跑道上白色的边线粉刷一新、一盆盆花朵摆出“欢迎”字样、校园广播又传出欢快的歌声——开学啦!
新的学年,新的希望。除了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校园里还走来即将履新的交流轮岗教师。北京市16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在开学这几天反复登上网络热搜,成为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
从去年9月的东城、密云两区教师交流轮岗,到今年1月西城、朝阳、海淀、大兴、延庆、门头沟六区教师交流轮岗,再到目前北京全市所有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一步步推开,回应着社会对“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期盼。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交流轮岗会不会增加生活负担”“短期内能否适应新环境”“交流轮岗会不会流于形式”等问题,教师们很关心。“一方面盼望更多优秀教师能轮岗,一方面担心政策执行起来打折扣”,也是不少家长的隐忧。
交流轮岗会不会增加教师的生活负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爽作为北京市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首席专家,全程参与了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他用一组数据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北京市组织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联合项目组,全程展开调研评估和决策咨询,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梳理典型经验、持续优化政策。项目组对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区进行了4轮调研,面向校长、教师、家长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4857份,访谈干部、教师400余人次,获得一手访谈资料230余万字。”张爽和记者说,“目前的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交流轮岗总体上没有增加教师负担。”
在记者的走访中,也向老师们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在学区、教育集团(集群)校交流轮岗,校际距离本就不远,和之前的生活差别不大。
8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丰台区的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周芳芳老师刚刚带领方庄教育集群校的物理课教师们完成了为期两周的集体备课。其中,就包括从十八中交流轮岗到芳星园中学的郑燕春老师,和从芳星园中学交流轮岗到十八中的冯丹老师。这两所学校相距仅900米,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因此,对两位教师来说,生活改变不大,交通成本并没有因此增加。
北京市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王冬梅交流轮岗到右安门外国语学校担任英语教师,两地的距离是5.5公里,通勤的时间有所延长,但是王冬梅认为“可以克服”。尽管有距离更近的学校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但是她想要“通过同课异构、专题实践研讨会、工作坊研修等多种方式,带动集群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市级英语学科带头人,王冬梅曾在教学一线担任从初一到高三全学段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教研员缺乏,她又被遴选为教研员,参与全学段的教学研究、评课等工作。2012年开始,王冬梅还担负起全学段的教师培训工作。“既教过学生,又教过老师”的她深知英语学科质量提升难的症结所在,因此她希望以右安门外国语学校为样本,“帮助学校构建校内、课后服务一体化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校本研修特色”,避免同类型学校在缺少抓手的情况下,教师评课、研修成为零敲碎打。
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地理教师李甜甜报名加入了王平中学,这是一所山区学校,与新桥路中学相距近20公里,需要四五十分钟车程。李甜甜说,同事们大多住在城里,因此一般采取搭同事顺风车的方式解决通勤问题。“每周只有带晚自习的那天是需要坐公交车回家的。在公交车上,我正好想想学生的作业、自己的论文等等,我很珍惜这段空白的时间。”李甜甜说,“相比去不同学校历练带来的工作上的能力提升,这点交通上的困难可以克服。”
9月1日,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学典礼上,一位学生在听台上的演讲。新华社发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教师主动报名参与了这次交流轮岗工作。老师们认为,这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能力进步的必要选择”。
张爽和记者说,目前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2万余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校长、教师总数的43.0%,各区交流轮岗机制已初步形成。“教师成长、学校服务水平和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得到同步发展。从跟踪评估效果看,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对交流轮岗整体认同度较高,认为交流轮岗开始后‘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有了新的收获’‘为新学校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新学校学科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等。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交流轮岗至革新里小学任校长,史家教育集团内24位干部教师参与到革新里小学的交流轮岗工作中,教师育人理念与教学效果、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与服务水平、学生学习自信心与效果均有明显提升,赢得了周边百姓的认可。”张爽说。
在和教师群体的交流中,记者也感受到了教师们“职业发展的新收获”。郑燕春老师坦言,工作十几年后,备课的灵感、火花少了,经验、习惯多了。“这是职业瓶颈期的一个信号。因此,我想要抓住轮岗的机会,到别的学校去看看,感受不同的学生。”郑燕春说。
“相对于十八中来说,芳星园中学的生源层次更多一些。面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是最考验教师功力的时候,我想通过分层作业、小组调研等形式,让同学们喜欢上我的课。”郑燕春说。
郑燕春担任芳星园中学的初三物理教师,一来就面临中考,还要带徒弟,她感到担子很重。“但是好在我们已一起备课两周了,通过单元主题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大概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了。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郑燕春和记者说。
交流轮岗并不单纯是从优质校“流向”一般校,还有从一般校走进优质校的教师,这样的“双向流动”,才是“练兵”的要义。冯丹老师就是这样从芳星园中学走进了十八中,即将担任初中二年级物理课教师。在这里,物理教研组组长周芳芳是她的“师父”,将手把手帮她磨课。她形容自己的选择是“走出舒适区,学习不一样的教学教法”。“我来到这里,就要努力达到十八中的物理课水平,我尽心尽力带学生,多创设不同的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一定能让学生、家长放心。”冯丹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还有这样一些教师,克服了很多困难,努力为边远地区的学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李敏报名加入了本区也是北京市最偏远的山区学校——清水学校,担任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
从李敏家到清水学校,有100多公里的距离,坐公交车需要三个小时。去年7月,她报名的时候,想的是弥补年轻时错过的支教梦。直至到了清水学校,她才发现,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有经验的老师了。“这里教师资源相对缺乏,一般采取语数两科包班的方式教学。低年级数学提升起来相对简单,所以为了孩子成绩‘好看’一些,老师们大多把数学当作突破口。我过来讲课的时候才发现,孩子们的作文、阅读基础薄弱。他们不善于表达,不太会写作文,选材谋篇布局的基本方法十分欠缺。”李敏告诉记者,“在城区,不缺我一个讲课好的语文老师,但是在山区,孩子们太需要语文教师了。”
为了让孩子们会表达、能书写,她把给孩子准备的奖励积分卡片都换成寄宿学校孩子喜欢的小零食,写出一个好词语、好句子,就能兑换零食。她引导孩子把词语连成句子,再组成段落,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天空有七彩云朵飘过,她就“停课看云”。经过一年的轮岗交流,李敏看着这一些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及格率从40%提升到80%,和自己的感情也慢慢变得深。期末考试前,孩子们问:“老师,你能不能不走了?”李敏说出自己的选择:“只要你们有进步,我就不走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9月1日,北京怀柔实验小学展示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独轮车等特色体育项目,喜迎新学期开学。卜向东摄/光明图片
目前,李敏老师已将自己的工作关系正式转入清水学校,担任初中二年级语文教师。她不走了,她创设的“玩中学”“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等教育学生的方式也在清水学校推广开来。新学期,她组织的“珍珠诗社”也快要开张了,她希望山区的孩子也可以多积累古诗词,甚至自己写诗词,成为大山里的珍珠。
分析这一年北京市轮岗交流的工作经验,张爽总结了这样四条:一是以优秀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为着力点,有效拓展其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从“双减”政策之后参加轮岗交流的干部教师情况去看,到今年9月,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交流轮岗10361人,占参与交流轮岗校长教师总数的42.8%。二是紧密结合已有教育改革实践,构建区域—校际—校内三级运行体系。各区能够系统分析、有效研判,将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与区域已有改革有效整合,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布局相结合,与“双减”政策推进相结合,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区域、校际、校内三个不同层级的运行体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形式多样的实质流轮岗模式。从各区已经开展的实践来看,形成了跟岗脱产、联片教研、教研驻校、团组式交流、中层挂职、教师结对等多种形式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模式,呈现多元化样态。四是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实现教师与岗位的“双向选择”和“精准匹配”。
谈到未来,王冬梅希望教师到岗后,学校提供的支持可以“用标准化条款落在纸面上”,“很多老师要自己和学校商谈,虽然学校都很支持,但是如果有标准条款,老师的工作会轻松很多。”王冬梅说。
中关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负责人吕文清和记者说,交流轮岗工作从原点开始逐渐扩展,将先进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开来。“我们还希望看到,随着政策的深化,能打破教育集群、打破区域,实现更大范围的交流轮岗工作。在政策保障上,希望有更细化、更专业化的设计,从专业上指导融合。”吕文清最后说。